3.14圆周率日,你知道怎么庆祝吗?
3月14日,由圆周率最常用的近似值3.14而来。今天也是国际数学节,早在2011年,国际数学协会正式宣布,将每年的3月14日设为国际数学节,来源则是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圆周率。
背诵“π”
因为“π”是无理数,所以很多人通过背诵“π”小数点后面的数字来表现记忆力,尽可能多地记忆和背诵其小数点后的位数——目前的纪录保持者能背到小数点后83431位。
吃派(pie)
1988年3月14日,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的物理学家LarryShaw,他组织博物馆的员工和参与者围绕博物馆纪念碑做3又1/7圈(22/7,π的近似值之一)的圆周运动。之后,旧金山科学博物馆的员工以吃馅饼的方式来庆祝圆周率日[注:英文中“馅饼”(pie)和代表圆周率的π同音],并且从此以后坚持着这一传统。传说,只要在3月14日15点9分26秒到3月14日15点9分27秒之间,吃下一个完整的派,就再也不用担心你的数学成绩了。
了解π的历史
人们知道这个数字已经有数千年了——它甚至有出现在《圣经》里。它有着跨越文化的魅力。巴比伦人、古希腊人甚至中国人都有试图过计算出更加精确的圆周率数值来。
公元前250年,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试图用圆的外切和内接这样两个96边形来精确计算圆周率。他认为π的数值应该介于这两个96边形的周长之间。他是当时在计算π值方面最早的理论学家,计算出来的数值也最为精确。
多年以后,人们已经将π计算得更加精确。但计算π小数点后更多位的探寻之路是与计算机的发展息息相关的。1949年,两位美国数学家利用台式计算机将π计算到了小数点后1120位。Hipschman表示,目前π已经被计算到了小数点后13万3千亿位。
欣赏圆周率之歌
听过π歌吗?2011年,作曲家迈克尔·布雷克(MichaelBlake)将圆周率的前31位数字(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一个个“翻译”成了音符。他利用勋伯格十二平均律中所引入的半音阶概念,将半音阶与数字一一对应,即令1=C,则3=D,5=E,6=F,依此类推。这段小小的曲子每分钟节拍数为157,恰为314的一半。
观看相关电影
不论是讲述一个偏执数学家故事的惊悚电影《死亡密码π》,还是一个名为pi的少年的冒险故事《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这种方式庆祝大概都有些牵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