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首页 > 民俗文化 > 农历知识 > 三伏天 > 正文

7月15日将迎来今年“三伏天”,将持续40天

俗语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三伏天”可说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据预报,今年“三伏天”将从7月15日开始,是一个“加长版三伏”。

空调出风口

2024年三伏天计算结果

今年6月21日为夏至日,当天是“丙辰”日;夏至日后第一个庚日,为6月25日“庚申”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5日“庚午”日,第三个庚日,为7月15日“庚辰”日。故2024年“三伏天”的初伏是从7月15日开始,中伏是从7月25日开始。今年8月7日为立秋日,立秋日后第一个庚日为8月14日的“庚戌”日,故当天为末伏开始的日子,直到8月23日末伏结束

花卉月季花绽放园艺

何谓“三伏天”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段。在广东,这段时间气温高、湿度大,人们出汗多,消耗也多,常有闷热烦躁的感觉。之所以被叫作“伏”,是因为“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三伏天”包括初伏(头伏)、中伏以及末伏。其中,初伏和末伏都是固定的10天,而中伏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因此,“三伏天”的总天数为30天或40天。

“三伏天”日期的确定由夏至、立秋节气日期和天干地支纪日配合而决定的。我国历书规定:“夏至三庚便入伏,夏至四庚入中伏,秋后一庚入末伏”,说的就是从夏至日开始的第三个“庚日”便是入伏的时间,立秋日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是入末伏的时间。初伏和末伏之间的时间都是中伏。另外,正是由于夏至日后的第三个庚日是入伏的时间,因此,入伏时间的早晚与夏至后第一个庚日出现的早晚有关,如果夏至日当天恰逢庚日,那么当年就是“最早伏”,即夏至日后20天就是入伏的时间。

我国古代农历用天干地支纪年。其中,天干10个,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地支两者共有60个组合,称为60甲子,周而复始,不断循环。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