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世界急救日是几月几日
2018年09月15日 星期六 (戊戌年(狗年)八月初六)
世界急救日发展历史
现在所知的急救技巧在历史上早已存在,尤其是在战争领域,外伤治疗和照料伤者尤为重要。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陶器显示,那时战伤包扎术就已出现。在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圣经》中关于乐善好施者的故事)中,也提到了缠绕和包扎伤口。其他的例子也在历史中出现,大多数与战场有关,如11世纪医院骑士团为朝圣者和骑士提供照料。18世纪末,溺亡引起人们的重视。1767年,挽救生命组织在阿姆斯特丹成立,抢救那些在水中发生意外的人。1773年,医师威廉·霍伊斯发明人工呼吸法,用于抢救那些看起来已经溺亡的人。这促成了1774年挽救溺水者协会的成立以及后来皇家人道协会的创办。该协会对推进急救事业做出很大贡献。通常认为,拿破仑的外科医生让·多米尼克·拉雷爵士发明了急救队,急救队通常包括医疗助理,以在战场提供急救为首要任务。1859年,亨利·杜南目睹了索尔费里诺战役。震惊于战争的可怕后果,受伤战士的痛苦以及几乎完全没有急救和基本护理的现实。他彻底放弃了原先旅行的目的并数天来完全投入到帮助救治和护理伤者的工作中。他的工作促成了以“为在战场的受伤战士提供援助”为宗旨的红十字的建立。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仍然是世界范围内最大的急救援助团体。
急救的重要性
传统救护方式处理紧急危重病人时,一般是对伤口临时做止血和包扎等简单处理,在这之后再将病人送到医院,由医师给予诊断、处理。在救护现场,面对呼吸心跳骤停、双目紧闭、奄奄一息的亲人,没有急救技能的人常常一筹莫展。现代救护理念是立足于“第一时间”(4分钟以内)的紧急抢救,紧急抢救就是要突出一个“早”字。具备了急救技能的“现场第一目击人”,通过对受害者实施初步急救措施,完全有可能减轻受害者的伤残和痛苦,甚至挽救生命。如果再辅以现代化专业急救救援系统的继续救治,大量的受害者就完全可以抢得生还机会。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几次大的灾害在在全世界各国引发了不少思考,这使得 “尽可能预防意外灾害,最大程度地减少不利后果”的理念越来越得到世界各国的支持。从“向全民普及卫生救护知识和技能”这个角度来保护国民的生命和健康,更是受到了我国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卫生救护培训工作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1987年,我国八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的通知》,从这时起,国家开始要求各地广泛开展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1992年,卫生部与中国红十字会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卫生救护工作的意见》,重申了国家对于卫生救护工作的重视。2001年8月,中国红十字会与教育部、公安部、民政部等14个部委局联合发出了国家关于紧急救护工作的指导性通知-----《中国红十字会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在相关精神的指导下,全国各地已经相继开展了群众性卫生救护训练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红十字会坚持初级卫生救护工作与安全生产相结合、与职业培训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与发展会员相结合的方式,累积已经培训红十字救护员一千万人次,这些经过培训的准专业人员,在遇到紧急突发事件时,完全具备自救与救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