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吉克族节日一:迄脱乞迪尔节
“迄脱乞迪尔”是塔吉克语音译,意为“清除烟尘”,是塔吉克人传统的民族节日。节期在每年(公历)3月,具体日期由该族宗教人士选定。节前家家户户都把家什搬到屋外,用面粉调浆在四壁上刷成美丽的花纹,以示吉祥、清洁。节日当天早晨,先由一小孩牵头牦牛进屋,给它喂些馕,在它身上撒些面粉,以此象征在新的一年里人畜两旺。在此之后,人才能进屋并将家什搬进屋。最后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到各家祝福,人们互相拜访,互道祝福。女人们一般在自家门口迎客,并向客人左肩洒面粉以示吉祥。青年们唱歌跳舞,举行赛马、摔跤等各种体育活动。
塔吉克族节日二:灯节
塔吉克语音意合译。意为“点灯节”。塔吉克族传统节日。流行于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伊斯兰教历八月举行,历时两天。节前每家用干草作灯蕊。制成蜡烛。节日晚上全家团聚,在房中堆积沙土。家人按辈份依次将蜡烛插入沙土中,尔后在蜡烛前祈祷。节后每家门口点、点燃一灯,象征光明和幸福。次日晚,去家庭草地扫墓。由家长为亡故亲属各插三支蜡烛,然后共进晚餐,节日结束。
塔吉克族信仰伊斯兰教,许村官的互动交流平台多民族节日皆与宗教有关,传统的“巴罗提”节即是其中之一。
巴罗提节是塔吉克民族的节日,每年斋月前的一个月举行,共过两天。节日从第一天的晚上拉开帷幕。由于节日之夜家家都点一种特制灯烛,故称之为灯节。
节日前夕,每家都要自做多支小灯烛和一支特大的灯烛。它是用一种高原上特有的“卡乌日”草草杆做芯,外面裹上棉花,扎成火把状,蘸上酥油或羊油制成。节日之夜,全家人围坐在炕上,炕中央摆放着一个沙盘,供插酥油灯之用。
全家坐齐后,家长开始叫每个成员的名字,叫一个答应一个,并在应者面前插一支酥油灯,表示兴旺和吉祥。接着,每个人要伸出双手在酥油灯前烤一下,然后祈祷,愿安拉保佑一年平安。仪式结束后,全家人在灯火前共进丰盛的晚餐。餐毕后,户户都要把棉花缠在“卡乌日”草上,扎成火把,并涂上酥油,绑在木杆上插到屋顶点着,使家家的屋顶上火光熊熊,耀人眼目。这种灯称之为“天灯”,据说可以招来吉祥,带来幸福。“天灯”点燃之后,全家人要肃立在屋前,仰望着“天灯”默默地祈祷,以求平安。与此同时,在自己的房门前还要点火堆驱鬼,孩子们围绕火堆高兴地观看和跳跃。这一夜家家户户火光通明,人们彻夜不眠,通宵达旦地娱乐,处处洋溢着节日的欢乐气氛。
第二天,开始祭祖活动。人们来到墓地,先给每座坟墓点燃三到五支酥油灯,摆上油馕和熟羊肉等祭品,还要用麸皮、面粉、酥油等搅拌成“依德”,并把招魂灯插在盘子里,一家老小跪在坟前向亡灵祈祷,祈求祖先显灵保佑全家平安,消除灾难。仪式结束后,各家在墓地互相交换祭祀的食品,友好地围坐在一起进食,并互相祝贺节日。
塔吉克族节日三:肖公巴哈尔节
肖公巴哈尔节(春节)是塔吉克人最古老的传统节日,它的产生和形成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节日当天的清晨,每家先让一名男孩牵头毛驴或一条牛进屋绕行一周,主人给驴喂块馕,在它背上撒些面,把驴牵出去。然后将挪在室外的所有物品搬回家中。接着,人们在众人推举的“肖公”率领一群人去各家拜年的首领)带领下,去各家拜年。各家还用面粉做成面牛、面羊和面犁等,喂给牲畜吃。直系亲属纷纷欢聚一堂。各村还举行赛马、刁羊、歌舞等活动。节期一般为两天。宗教节日就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
塔吉克族节日四:肉孜节
塔吉克人也过肉孜节,但对这一节日却并不十分重视。塔吉克人也作肉孜节乃玛兹,也相互拜节,但却不封斋。在节日来临前,人们打扫室内外卫生,炸馓子,做点心,准备节日食品。一般在礼拜后,人们去墓地悼念亡故的亲人。节日期间人们准备了十分丰盛的食品,男女老幼身着节日盛装,走亲访友,互相祝贺,欢聚一堂。塔吉克人认为封斋是为了清洗罪过。对此有种种解释,但最重要的是:是否封斋,是伊斯兰教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思想分歧之所在。关于此,塔吉克人中有许多伊斯玛仪派的说法,或许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塔吉克人不封斋,对肉孜节亦不甚重视。封斋塔吉克语意思是“封日”或“打发日子”,意即如何度过这一天和那40天。由此可见,塔吉克人是不愿意封斋的。
塔吉克族节日五: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伊斯兰教的传统节日,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隆重地欢度这一节日。
塔吉克族过古尔邦节的习俗与我国其他穆斯林民族有相同之处,亦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为:古尔邦节起始的传说、节日时间、节日礼拜、用作牺牲之物的牛羊等。不同的是:他们是在自己传统习俗以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础上来过这一节日的。塔吉克人在1年前就开始做古尔邦节的部分准备工作了,产羔时期,每户人家就挑选出黑眼睛、毛色纯白的羔羊做上标记,作为古尔邦节的牺牲之物。节日来临,宰杀这只羊之前,要将它的眼睛涂抹得很漂亮,然后将其抬上屋顶宰杀,宰杀后,要将羊血涂于孩子们的额头和面颊,以示吉祥。羊要整煮,然后将其原封不动地送往塔吉克人的宗教活动场所加玛艾提哈那(相当于清真寺),交给有关人员。古尔邦乃玛兹之后,众人整齐地围坐在餐布周围,分食统一分配的羊肉,边吃边回顾一年内发生过的事,同时满怀喜悦地憧憬未来。食毕,祈祷之后,大家三五成群地去拜节。依照习惯,节日前,家家户户都把房子院落打扫整修一新,并赶制节日新装。妇女们要炸馓子,烤制油馕,制作各种糕点,购买各种糖果等食品,做过节的充分准备。节日期间姑娘媳妇不做针线活儿,不纺线。边远的山区一般没有加玛艾提哈那,牧民们在约定的地点聚齐,做古尔邦乃玛兹,同食作为牺牲的羊肉。古尔邦节的第二天,每家都要带上作为祭品的肉或饭食,前往墓地祭奠亡灵。
塔吉克族节日六:皮里克节
皮里克节也是独具塔吉克民族特色的节日,内容丰富多彩,十分隆重。由于此节恰好在回历的8月14—15日,因而又称“巴拉提节”。因为“皮里克”(直译为“灯蕊”或“灯”)为整个节日的中心内容,故又称之为“皮里克节”(可直译“灯节”)。
皮里克节要过两天。第一天晚上为“家中皮里克”。先将浸过油的棉花缠在干草棍上,给家中的每个人做两支油烛,做好后将油烛插在一个盛满沙子的大盆内。夜间一家人围坐在插有油烛的大盆周围,主持人先做祈祷。而后呼唤每个人的名字,以知其是否在场。接着燃起油烛,诵读经文,祈求真主赐福,一家老小也都眼望油烛,相互祝福。仪式结束后,分食节日食物。翌日,人们相互拜年,夜间举行“墓地皮里克”仪式。各家各户都特意为亡故的亲人杀牲并准备好各种食物,以便在夜间携往墓地祭奠亲人。墓地皮里克点燃后,一家人蹲在地上祷告道:“祖先们,我们不会忘记你们对这一世界的贡献、不会忘记你们伟大的亡灵,安息吧,我们不会辜负你们的遗愿,愿你们的亡灵佑助我们!”而后,各家各户的人围坐在一起,共食带来的食物。
从皮里克节的形成和内容来看,其实质在于赞美火、膜拜火、借火求福。很清楚,膜拜火、赞美火并非伊斯兰教的习俗,而是拜火教的核心思想之所在。在拜火教的圣典《阿维斯陀》中,火被神化为具有一系列社会内容的象征物。
在伊斯兰教传入之前,塔吉克人信仰拜火教。伊斯兰教并不是原封不动地被接受的,而是经过与拜火教融合之后才逐渐被接受的。拜火教在塔吉克人中的遗存并非只有皮里克节,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亦可见到,如遇到日食、月食之时,要燃起篝火;孩子呱呱坠地时,要在门槛上燃起烟火;牧民转场时,要在棚圈四周点起烟火;病人通过点烟火祈祷攘灾,在埋葬死者的当天晚上要在坟墓周围点灯。
塔吉克族节日七:祖吾尔节
“祖吾尔”在塔吉克语中为“引水”之意,这个节日属农事节日,反映了帕米尔高原的自然环境以及勤劳的塔吉克人与之相应的生产活动。塔吉克人所聚居的塔什库尔干地区气候寒冷,居民稀少,冬季山水冻结,春季来临,需要砸开冰块,引水入渠,开耕播种。但一户人家单独引水开耕绝不可能,须全村人一齐出动,祖吾尔节便是在这一现实基础上形成。每当节日临近,须做一些准备工作,随着春季的来临,要在主要渠道的冰面上撒土(撒土可加快冰融速度)并准备好各种工具,还要烤制3个节日大馕(一个留在家里,两个携往引水工地)。引水这天,全村人在米拉甫(水官)的带领下骑马到引水点,参加破冰修整渠道的劳动。引水入渠之后,人们聚在一起,共食带来的节日烤馕,小孩子们则相互撩水嬉闹。之后,人们共同祈祷,祈求风调雨顺,庄稼丰收。接着,人们举行隆重的叨羊、赛马等活动,庆祝引水节,这时,全村一片欢腾。
节日过后便开始耕种。有一时期,这个节日被认为是挥霍浪费而被取消,实行责任制后,不但恢复了这一传统节日,还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并且除去了部分与时代精神不相符合的内容。
塔吉克族节日八:铁合木祖瓦斯提节
“铁合木祖瓦斯提”为塔吉克语,意思是“播种”或“开始播种”,故又称“耕种节”。这一节日紧接引水节。时间是正式播种的第一天。
过这一节日,各家农户先要烤馕,还要做一种叫做“代力亚”的饭(将大麦碾碎煮熟和压碎的干酪混合在一起做成的一种饭)。邻里相互拜节,当前来拜节的人出门时,妇女跟随其后出来洒水,以祈求丰收。还将喂牛的面团(饲料)捏成耕牛及犁具形状喂牛,然后象征性地在口袋装点种子,请富有农作经验的老农向地里撒种。撒种时还要烧点烟。,一人撒种时,其余人都将衣襟宽宽地撩起,让种子落进怀内,并要将这种子带回去。然后请一位有福气的老婆婆坐于地中间,一个人象征性地围绕她转圈并翻挖土地,而后,人们相互分发剩在口袋里的种子。耕种期间,整个村子充满了互助协作的气氛,人际关系非常融洽。
总的看来,塔吉克族的传统节日种类多,内容丰富,形式也较复杂。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自古以来有关自然、社会、人际关系的哲学观念,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形式,有的反映了塔吉克人的各种生产活动,这些节日的活动也反映出了塔吉克人的美学观念、道德观念和有关社会生活的知识和经验。
塔吉克族节日九:塔吉克族播种节
塔吉克语叫“台哈莫孜瓦斯特”,意为“播种”。因而,这个节实际上是播种前的一种庆贺活动。每年在春播的头一天举行。
节日前,家家都要烤馕,做一种将大麦碾碎与干酪粒一起煮熟的饭,名叫“代力亚”。节日这一天,全村人聚集田野,祝贺春播开始,各家各户都带一点麦子放在一起,公众推选一位全村尊敬的长辈来撒种。这时被推举的长者喜笑颜开,口中念念有词,拎着种子一把把地向田间早已等待在那里的人群身上撒去,大家抻着衣襟,笑声哗然,望种子撒落处簇拥着,以此表示祝贺。撒完了种子,由一人牵着一头膘肥体壮的耕牛到地里象征性地犁几下,并撒几把麦种表示开播。然后给耕牛喂些形如犁铧、犁套之类的面食,表示对耕牛的尉劳。再请有福气的老婆婆,坐于地的中间,男主人象征性地围其转圈翻地。意为一家劳作,大家帮忙。因而,在春播期间,村里互助协作,气氛融洽。这正是因为生存条件艰苦,非协作难以生存的写照。
据说在旧社会的播种节,那些生活贫困、缺乏种籽的人们,这一天全家出动去接种籽以解燃眉之急,现在的撒种与接种不过是一种仪式而已。塔吉克人的播种节,家家户户相互拜节,客人出门时,主人要在门前洒水相送,表示为你浇田、愿你丰收。这与一些民族泼水绝交之意大相径庭。喂牛时,要将饲料捏成牛和农具状。主人象征性地在口袋里装点种子,请有经验的老农向田里撒种;撒种时,还要烧一点烟火。这应是其先民信奉拜火教时的遗风。
塔吉克人在播种节后,种上青稞、碗豆、小麦等耐寒作物。
五十六个民族节日【精选56篇】
16.哈尼族都有哪些节日的传统节日,哈尼族有哪些节日,哈尼族节日
33.柯尔克孜族的传统节日,柯尔克孜族有哪些节日,柯尔克孜族节日
49.乌孜别克族的传统节日,乌孜别克族有哪些节日,乌孜别克族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精选22篇】
2.春节(正月初一)
10.腊八节(每年腊月初八)
12.填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
13.龙抬头(每年二月初二)
14.上巳节(每年三月初三)
15.寒食节(清明节前一二日)
16.浴佛节(农历四月初八)
17.九毒日(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廿五,廿六,廿七)
18.姑姑节(每年六月初六)
19.财神节(每年七月廿二)
20.寒衣节(每年十月初一)
22.下元节(每年十月十五)
中国现代节日【精选9篇】
西方节日【精选10篇】
3.平安夜(每年12月24日)
5.万圣节(每年11月1日)
6.圣诞节(每年12月25日)
8.情人节(每年2月14号)
世界节日大全【精选128篇】
10.妇女节(每年3月8日)
102.国际盲人节(每年10月15日)
103.全球洗手日(每年10月15日)
104.世界粮食节(每年10月16日)
106.世界厨师日(每年10月20日)
110.世界勤俭日(每年10月31日)
112.世界青年日(每年11月10日)
113.世界糖尿病日(每年11月14日)
114.国际宽容日(每年11月16日)
115.国际大学生节(每年11月17日)
116.世界厕所日(每年11月19日)
117.世界问候日(每年11月21日)
118.世界电视日(每年11月21日)
120.世界艾滋病日(每年12月1日)
121.世界残疾人日(每年12月3日)
122.国际志愿人员日(每年12月5日)
123.国际民航日(每年12月7日)
124.世界足球日(每年12月9日)
125.国际反腐败日(每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