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来历风俗和意义
春节的来历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年长周期称为年,说文禾部年谷熟也,在夏商时代产生了夏历,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一年划分为十二个月,每月以不见月亮的那天为朔,正月朔日的子时称为岁首,即一年的开始也叫年,年的名称是从周朝开始的,到了西汉才正式固定下来,一直延续到现在,春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春节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天腊”、“新岁”,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年”、“过年”。
中国人过春节至少已有4000年以上的历史,在民间旧时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号,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农历正月十五新年才算结束。
1 | 办年货 |
2 | 祭灶 |
3 | 扫尘 |
4 | 贴年红 |
5 | 年夜饭 |
6 | 守岁 |
7 | 压岁钱 |
8 | 游神 |
9 | 拜岁 |
10 | 开门炮仗 |
11 | 斋日 |
12 | 聚财 |
13 | 庙会 |
14 | 拜年 |
1、春节是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 |
2、春节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
3、春节代表的是辞旧迎新、吉祥如意,团圆平安、兴旺发达等等的美好祝愿。 |
4、春节这一天都会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 |
5、春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中国人表达和释放情感时候、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的精神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