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儿童读书日:如何为孩子的精神补钙
4月2日,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诞生日。1967年,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这一天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
对于很多儿童阅读推广机构和个人来说,“国际儿童图书日”无疑是倡导儿童阅读的一个难得的契机。国家图书馆少儿馆当天在微博上发起活动,10位幸运读者获得了《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绘本。深圳的儿童阅读推广人杨政转发了一条微博:“研究指出,有45%的天才儿童是在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父母若经常陪他读书,宝宝在今后就更会自己主动读书。”据统计,与“国际儿童图书日”相关的微博目前有7万余条。
阅读是每个人终生的学习过程,在琳琅满目的书海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如何引导孩子享用营养均衡的“精神膳食”?这是为人父母、创作者、出版商,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职责。
怎样读
随着移动电子设备的普及,碎片化的浅阅读不仅影响了成年人,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儿童的阅读方式。而枕头边、夜灯下,手拉手、讲故事这些温情的画面却成为人们心中难忘的记忆。
杨政是亲子阅读的提倡者,他在微博上分享的300本“女儿爱读的书”书单,被网友转发5万余次。“在读书的时候,家长把自己对绘本的理解和共鸣,借由自己的声音朗读出来,孩子凭着他们极为灵敏的感觉,捕捉到这种感动和共鸣。”
近年来《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阅读”写入其中。随着全民阅读活动的深入,教育、文化消费水平也日益提升。同时,随着“二胎政策”的放开,中国还将迎来婴幼儿出生的高峰,如何培养孩子对纸质图书的兴趣?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不能生硬地把书拿到孩子面前,强迫他们去阅读,而是要遵循少儿记忆与认知规律,选择不同年龄段的阅读内容、策划不同年龄段的阅读形式,建立阶梯状、螺旋状的阅读体系。
“小孩子喜欢的东西超出我们的预期。”“静立在山岗上看风景的小房子,再也看不到小雏菊和苹果树,取而代之的是高楼、马路、地铁。直到有一天,小房子主人的后代把小房子移到乡下,她才又可以静静地欣赏大自然的风景。”翁梅没想到,对城市化的观察,对乡愁的体验,这么小的孩子会感兴趣。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吟诵的过程就是逐渐地加深理解的过程,每吟诵一遍往往都有新的体会。所以,在青少年时代学会吟诵诗文,是一种终身的享受。”为此,“中国一直存在着诗教的传统,而吟诵作为诗教的有力工具,让人们的道德情操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