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寒露 > 正文

寒露,秋季时节正式结束

“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公历每年10月7日-9日,太阳黄经195°,寒露到来。“天高昼热夜来凉,草木萧疏梧落黄。”,深秋露浓,肃杀之气深重,此时草木萧瑟而凋落,梧桐叶黄而寂寥。

寒露这天,最直观的变化就是气温的下降。其实,白露、寒露、霜降三个节气,都是表示水汽凝结现象。

寒露是气候从凉爽到寒冷的过渡,俗语言:“寒露寒露,遍地寒露。”此时地面的露水寒光凛然,气温骤冷。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已经进入秋季,东北进入深秋,西北地区则离冬季不远了。

寒露,秋季时节正式结束

寒露·三候

鸿雁来宾:寒露节气之后,你可以看见天空中的鸿雁成群结队南迁,它们时而排成一字形,时而排成人字形。

雀入大水为蛤:天气进入深秋,寒气开始逼人,雀鸟们都躲藏起来,而海边出现了很多蛤蜊,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相似,所以古人以为蛤蜊是雀鸟变成的。

菊有黄华:说的是寒露将要谢幕时,漫山遍野的菊花彷佛约好似的,一夜之间凌寒怒放,给肃杀凄凉的深秋涂抹上了一丝勃然生机。

寒露·习俗

登高

众所周知,重阳节登高的习俗由来已久。由于重阳节在寒露节气前后,寒露节气宜人的气候又十分适合登山,慢慢的重阳节登高的习俗也成了寒露节气的习俗。登高寓意“步步高升”、“高寿”。

观红叶

寒露时节,秋风飒飒,漫山红叶如霞似锦、如诗如画。漫步在通幽曲径上望山坡。便会看到一簇簇、一片片红叶。

秋钓边

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吃母蟹

俗话说“西风响,蟹脚痒”,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团脐,十月尖”,寒露时节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节。

喝“寒露茶”

寒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每年寒露的前三天和后四天所采之茶,谓之“正秋茶”,秋茶中以正秋茶为最佳。

吃芝麻

民间有“寒露吃芝麻”的习俗。在北京,与芝麻有关的食品都成了寒露前后的热门货,如芝麻酥、芝麻绿豆糕、芝麻烧饼等。

寒露·养生

添衣护足、以防感冒

寒露时节,雨水减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燥邪当令,容易伤肺伤胃,内火旺盛。此时人们的汗液蒸发快,皮肤会出现干燥、皱纹增多的现象。口干咽燥,甚至会出现毛发脱落等。

因此,寒露时节的养生要滋阴防燥、润肺益胃。同时要避免过多的户外运动,以防感冒,适当增添衣服,保暖护足。

护足部、添衣物

萧萧秋风冻人,过了寒露,就不能再“秋冻”了,夜晚的温度更是降低了许多,因此要特别注意肩颈、腰背、足部的保暖。不要赤膊让凉气趁机侵入身体,外出时,身穿秋装外套,遮住颈部和腰背,勿让寒风侵入。

另外,更重要的是:足底保暖。收起夏季的凉鞋,穿上保暖性能更好的鞋袜,在睡前养成用热水泡脚的习惯,可以舒筋活血,温暖全身。疏解了一天的疲劳,就可以轻松放入睡啦~

多睡觉、勤喝水

寒露过后,干燥的气候容易让人困乏。此时,尽量多睡觉,要比平时多睡一小时,不仅可以缓解秋日寒冷带来的燥气,还可以使人精神抖擞,更好地应对工作和生活中的烦恼。

秋天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应此要多喝水,补充人体所需的水分。大概一天喝至少5杯水,有助于排出人体的毒素,润肺降火。

但要注意,在睡前尽量不要喝水,以免增加夜尿的频率。尤其天一冷,尿意频频来袭,起床又太麻烦,常常下意识地憋尿。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好习惯,尿液中的毒素若不及时排出,容易引发膀胱炎。所以,千万不要在夜晚憋尿哦~

寒露·食补

食麻润燥、少食辛辣

古人云:“秋之燥,宜食麻以润燥。”寒露时节的燥邪之气易侵犯人体而耗伤肺部,人体会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的秋燥的症状。所以暮秋时节的饮食调养应以滋阴润燥最为适宜。

此时,应多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乳制品等润和性的食物,同时增加鸡、鸭、牛肉、猪肝、鱼、虾、大枣、山药等以增强体质;少食辛辣之品,如辣椒、生姜、葱、蒜类,因过食辛辣宜伤人体肺气。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