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正文

冬至扫墓的由来,祭祖扫墓不要忘了文明

12月22日是冬至,它既是华夏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祭祖扫墓,是我国冬至节气的传统习俗。

冬至祭祖扫墓的由来

据说,在唐代和宋代的时候,冬至就是一个祭天祭祀祖的一个日子。皇帝在冬至这天举行隆重的祭祀大典,老百姓也会向父母先祖祭拜,人口众多的大家庭还会合族祭拜祖先。所以,冬至,也称之为祭冬。

据《周礼春官·神仕》记载:“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看来,从周代起就有冬至祭祀活动。汉代的《四民月令》记载,冬至之日要用黍糕做供品,祭祀神灵和祖宗,大家一起进酒肴,还要向师长和老人祝福,习俗与大年初一相同。

据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陵祭》和明代沈德符《万历野获编·陵寝之祭》记载,对南京皇帝陵寝,明代朝廷有一套定期的祭祀制度,太祖的孝陵是一岁三祭,即清明、中元、冬至三大祭。而懿文太子陵寝却是一岁九祭,分别是正旦、孟春、清明、孟夏、忌辰、孟秋、中元、孟冬、冬至、岁暮。

另据史载,明王朝迁都北京后,山陵建在天寿山,离京城有百里之遥,所以凡是遇清明、中元、冬至三节,一般只是令勋旧大臣至皇陵行礼。

冬至扫墓的由来,祭祖扫墓不要忘了文明

冬至节气文明扫墓

首先是交通事故频发。今年冬至正逢双休日,上坟扫墓的人有的会很多。由于人们外出扫墓时间集中,尤其是在城市,往往造成交通拥堵,由此而酿成交通事故,轻则碰车伤体,重则送人性命;

二是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在祭祀时大都采用焚烧纸钱、燃放烟花炮竹等传统方式,以致纸钱遍地,灰烬乱飞,硫磺刺鼻,不仅污染了环境,而且也极易引发火灾。

三是铺张浪费。一些人祭祀时搞攀比,在坟前墓旁比谁的祭祀品贵、花样多,不仅大把大把地烧纸钱,整堆整堆地燃放烟花炮竹,甚至少数人还头脑发热,直接焚烧人民币祭奠。更有甚者,有的竟毫无节操地利用祭祀者对亡者的尊重和敬仰,仿造一些纸制的现实生活中的时尚用品进行焚烧,如烧“宝马”、“别墅”随处可见。如此等等,这使颇有文化内涵的节日变得浅薄、低俗。

冬至作为文化符号,不仅是文化的精华,也是文明的缩影,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代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冬至作为传统节日,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传承文明,不断升华。窃以为,文明祭扫,不仅仅需要各级政府加强宣传引导,更重要的是须人人铭记。近几年来,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欣喜的变化,或不再熙熙攘攘地去墓地凭吊,而是通过互联网,献一束鲜花,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蜡烛,记下自己的感怀;或不再夜幕下急着去路口焚烧纸钱,而是井然有序地来到定点设置的祭祀鼎和焚烧桶前,寄托自己的哀思。这样做不仅能达到祭奠亡者、激励世人的效果,而且也充分展示了现代人文明程度的提高。

心祭胜于形祭。但愿在今年冬至祭扫中,不要忘了文明。家家树新风,人人讲文明,告别那些祭祀陋习和奢侈行为,不再目睹烟火缭绕、纸屑飞舞的场面,以文明祭扫的良好风范,教育后代继承先人的优良家风。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