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大暑 > 正文

大暑至,一个"清”字",让你神清气爽,安度盛夏

“清”即:清新饮食、清心安神、清热解暑

一、清新饮食

清新饮食,首先就是要注重饮食的清洁、新鲜。夏天,饮食卫生是重中之重,高温天食物容易变质,进食变质的食物会引起腹泻、胃肠道紊乱。所以食物必须是新鲜,清洁的。开启过的饮料、食品等要注意密封、冷藏。

除此之外,还要关注食品保质期,不吃不洁或变质的食品。夏季饮食不洁是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元凶,如痢疾、寄生虫等疾病,若进食腐败变质的有毒食物,还可导致食物中毒,引起腹痛、吐泻,重者出现昏迷或死亡。

其次就是清淡。暑季饮食要清淡些,这是以暑天的气候特点为基础的,由于大暑季节气候炎热,易伤津耗气,而甘肥厚味易滋湿碍气,因此此时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宜辛辣烟洒火锅。可多吃具有清热、消暑、利湿作用的食物。

大暑至,一个"清”字",让你神清气爽,安度盛夏

选择清新饮食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多吃苦味食物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适当增加具有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少数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

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等。

平时多喝汤和弱。也可用“西洋参、麦冬、金银花各适量泡茶饮,防止暑耗气阴。

二、清心安神

大暑,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这时高温酷热,暑气正盛。暑在六淫之气中为阳邪,其性升散,其气通于心,易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使人出现莫名的心胸烦闷不宁、无精打采、或头昏、目眩、面赤等。

“散”,是指暑热之气侵犯人体,多直入气分,可致膜理开泄而多汗。汗出过多,不仅伤津,而且耗气,故暑热之际多见口渴喜饮、尿赤短少等津伤外,往往还可见精神疲倦、乏力,少动懒言等气虚之证。甚则气津耗伤太过,清窍失养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

故《素问·举痛论》说:“炅则腠理开,荣卫通,汗大泄,故气泄矣。”现有人称之为“情绪中暑”。“情绪中暑”对夏日养生和身心健康危害很大,特别是老年体弱者,由于情绪障碍时会造成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血压升高,甚至还会引发猝死。

提醒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避免生气、动怒、烦恼极端情绪的发生。要清心寡欲,安神定志,做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所谓“心静自然凉”。

为了防止“情绪中暑”的经生,此时亦可用西洋参、干石斛、荷梗、西瓜翠衣煮水频频饮服以益气养阴生津。所以大暑养生在重点突出“心静”二字就是这个道理。

三、清热解暑

《素问》说:“其气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其性为暑”。中医认为凡夏至之后,立秋以前,致病具有炎热、升散、兼湿特性的外邪,称为暑邪。

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之气所化。大暑时节,气候炎热,时又阴雨霖霖,天暑下逼,地湿上蒸,湿热相搏,最易致人烦热,面赤,口渴,自汗,可以服些“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或用凉水冲手腕,每隔1-2小时用水冲手腕5-8秒钟,因为手腕有处有动脉流过,这样可以降低血液温度,从而达到清热解暑的目的。

若感到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这实际上是“湿阻”之症,此时养生当清热解暑,芳香化湿。可用藿香叶,荷叶、淡竹叶、薄荷叶四种叶制成茶,频频饮服,具有清热、祛湿、消暑、解暑之效。

若是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等症,那可能就是中暑了,应立即去医院看医生。

平时要避开在闷热天气下过度劳动,尽量少出门,少活动。同时也要避免长期在“空调屋”中休息,出入空调房间最好要有一个缓冲时间,避免突冷突热致汗孔开合失常而影响排汗散热。注意开窗通风防换气,保证室内空气清新。

出门应带好遮阳用品和预防中暑的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止紫外线灼伤皮肤和中暑。穿宽松、浅色的棉质衣服散热比较快,要多饮水,水是人体内不可缺少的物质。

由于天气炎热,人体的水分蒸发消耗过快,需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水,平时喝开水最好,也可以引用绿豆水、菊花茶等清暑药茶,出汗的较多的引用糖盐水、茶水等。

要适当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以维持身体的电解质平衡,避免脱水。出汗后,不可马上冲凉,防止受凉感冒。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