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首页 > 民俗文化 > 农历知识 > 三伏天 > 正文

为什么每年都是闰中伏

中伏的出现与庚日有关,其中庚日是指的夏至之后的庚日,而这里要特别提醒的是闰中伏并非每年都有

闰中伏的出现与夏至后的庚日有关,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因为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

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3个庚日为初伏,第4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1个庚日为末伏。

每个庚日之间相隔10天,从初伏到中伏的时间为10天,末伏也是10天;中伏可能10天,也可能20天,所以中伏可能有一个也可能有两个。

闰中伏2019年是什么时候

2019年入伏的时间:2019年7月12日,2019年8月20日末伏结束。

2019年三伏天的天数:一共40天

2019年初伏10天:7月12日-7月21日;

2019年中伏20天:7月22日-8月10日;

2019年末伏10天:8月11日-8月20日。

三伏天气闷热暑湿交加,所以要注意养生多吃些清热解暑的食物,还有三伏天炎热之际别为了解暑尽喝些冷饮,因为三伏人体的阳气都浮在体表,五脏六腑是寒凉的。

所以吃凉性食物过多反而不利健康。一般初伏北方比较热,而到了中伏南方比较热。“伏”可称“长夏”,“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出现在每年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在三伏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其中最热的是中伏。“伏”,乃是藏阴气于炽热之中的意思,具有警示作用。在三伏期间,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风速小,其中最热的是中伏。

中伏如何防暑

1、苦味食物要多吃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所以,大暑时节,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不仅让湿热之邪对您敬而远之,还可预防中暑,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苦味食物还可使人产生醒脑、轻松的感觉,有利于人们在炎热的夏天恢复精力和体力,减轻或消除全身乏力、精神萎靡等不适。

2、增加清热解暑、健脾利湿食物的摄入

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扁豆、薏仁具有很好的健脾作用,是脾虚患者的夏日食疗佳品。

3.益气养阴的食物不可少

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蛋白质供给需充足

大暑气温较高,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因此蛋白质的供应必须酌量增加,每日摄入量应在100克—120克。

植物蛋白可以从豆制品中获得,动物蛋白除了奶制品外,还应适当吃点肉,如鸡肉、鸭肉、瘦猪肉、鸽肉等平性或凉性的肉制品。

在食用鸭肉时最好炖食,也可加入莲藕、冬瓜等蔬菜煲汤,这样既可荤素搭配起到营养互补的效果,又能健脾、益气、养阴。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