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
首页 > 民俗文化 > 农历知识 > 三伏天 > 正文

三伏天如何防病

多酸多甘、补气去火

夏令三伏,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状态,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以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炎炎夏日容易导致人火气上升,表现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去火”的食物,最佳选择有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

应防中暑、胃肠感冒、晒伤等疾病

三伏天艳阳炙烤大地,正逢暑假,出行人群热情不减。专家建议,出行还需谨记以下事项:

1.中暑为夏季多发及高发病。表现为高热汗出或肤燥无汗,烦躁口渴,神昏抽搐或呕恶腹痛等。夏季中暑原因除了高温、高湿及太阳直射外,还有过度疲劳、缺水和睡眠不足及身体免疫力低下等因素。

2.胃肠感冒主要是由腺病毒、杯状病毒、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在喉部着床发炎后,会顺着食道流入胃肠。人体本身对其具有一定抵御作用,但若此时机体消化功能虚弱兼脾胃不和,就会引发一系列消化道症状反应:食欲差、泛酸、烧心以致恶心、呕吐,有时还伴有轻微腹痛、水样腹泻等。

3.为预防上述中暑、胃肠感冒等症,出行常备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药品,同时长时间在阳光下应注意防晒。

三伏天如何防中暑

1.头晕即去阴凉处

上午10时后到下午4时前,是“三伏天”里最热时段。特别是烈日当空期间,应尽量避免外出游玩,老弱病者、婴幼儿及孕妇更应如此。若自己或亲友出现头昏眼花、胸闷、恶心等中暑先兆,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去阴凉处。

2.忌受热后“快速冷却”

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3.运动也可防中暑

夏季很多人喜欢游泳,此外还可以选择慢跑、快走、打太极拳、做瑜伽等缓和的运动形式。阳光是补足阳气的重要来源,因此夏天运动时尽可能选择在室外,可利用早晚阳光比较柔和的时间进行运动。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