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节
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女儿节 > 正文

2025年上巳节是什么时候

2025年上巳节具体时间:3月31日,星期一,农历三月初三。上巳节俗称三月三,古称上巳节,又叫三月三、春浴日、中国情人节、女儿节。

自然风景天空彩虹

上巳节习俗

临水祓禊

上巳节沐浴的活动发生在三月三日,此时正处在季节更替,阳气缓缓上升而阴气没有完全消失的时候,人们容易患病。人们在祓禊时还会用香薰草药沐浴,认为用香草药沐浴可以祈求健康、祓除不祥。上巳节祓禊活动的存在满足了人类祈求子嗣、祈求人类身体健康的愿望。

男女聚会

上巳节外出祓禊游玩的活动为青年男女提供了见面的机会,男子和女子在水边相会,互赠花草传递感情。周代仲春之月男女相会的活动是得到认可的,特别是未婚的男女青年在这天必定是要参与到会男女活动中的。会男女的节庆活动随着儒家思想、理学的影响,发展到后来逐渐脱离了“阴阳相合”的目的,只留下踏青游玩、嬉戏。现在少数民族仍盛行三月三的男女对歌择偶活动,诸如黎族的三月三、苗族的爬坡、布依族的抛绣球等。

祭祀高禖

上巳节起初就是一种祭祀的节日,其中又以祭祀高禖为主要节庆内容。高禖(méi)被认为是掌管生育和生殖之神,皋通高,皋禖即高禖,又称郊禖,因祭祀于郊外发生而得名。禖又作媒,最初的高禖是具有孕育状的女性。古代的高禖祭祀就是男女相会进而合于野外而得子的活动,现在还有一些地方是通过祭祀的形式来祈求得子。比如南方少数民族与祭祀高禖习俗相似的拜花婆、花婆节,通过祭拜花婆来进行求偶、求育。

曲水流觞

上巳节发展到魏晋时期,逐渐由祭祀性向娱乐性方向转变。祓禊、祭祀高禖以及会男女作用逐渐减少,出现了曲水流觞、水滨宴饮等习俗活动。晋代以后,曲水流觞逐渐发展到民间,成为全民共享的民俗活动。后又由于以王羲之为主的文人士大夫在曲水流觞增加了饮酒作诗的内容,实际上将参与活动的群体缩小到士大夫文人阶层,普通百姓难以参与其中。上巳节的习俗活动逐渐出现了层级概念,祓禊、曲水流觞由民间活动上升为文人士大夫的雅化活动。作为民俗主流群体的下层大众难以参与到上巳节的雅化活动中,上层文人也很难将民俗活动传承下去,因而上巳节民俗活动的生存空间逐渐缩小。宋代以后就很少有人记载,清代此俗逐渐消失,在宫廷中还留有在流杯亭举行曲水流觞的活动。

踏青游春

相传,上巳节是女娲补天创造万物之日,也是五谷精灵小麦子的生日,因此这一天也有踏青祈福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会踏青登高,赏花赏景,祈求一年平安顺遂,吉祥如意。唐代踏青游宴发展到最盛。皇室重视上巳节,在这天赐宴于曲江。全国百姓都出门踏青游玩携酒聚饮,慢慢变成娱乐性的习俗活动。此后的宋元明清时期踏青习俗一直在进行,明代《帝京景物略》中"三月清明日,男妇扫墓,是日簪柳,游高梁桥,曰踏青。"踏青的活动已经融入清明节,此后也一直在清明前后进行。现在南方少数民族的郊外游春、男女郊游、娱乐聚会与上巳节的踏青游宴是相似的,将节日的娱乐性发展到极致。上巳节的习俗活动发展到后来的踏青游宴,完全没有了祭祀性、巫术性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礼仪性、娱乐性的活动。

吃五彩蛋

上已节还有吃五彩蛋的习俗,人们在过节时先将鸡蛋、鸭蛋或者鹅蛋煮熟,染上各种各样的颜色,再将彩蛋和枣放到水中,让其顺流而下;人们在下游各守一处地方,蛋和枣漂到谁附近,谁就取食。古人将这种活动称为“曲水浮素卵”和“曲水浮绛枣”。古代中国,卵暗喻怀孕,枣谐音早,“浮素卵”和“浮绛枣”寄托着人们祈求婚姻美满、早生贵子的美好愿望。

吃两物

人们在三月三还会吃荠菜粥和蒿子粑。荠菜粥,三月三正值采食荠菜的时节。荠菜的谐音是“聚财”,人们根据民间传说,在三月初三这一天祭祖的时候吃荠菜粥,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祈求财运。三月三吃蒿子粑的说法也流传已久,据传,人的魂魄容易被东游西荡的鬼迷惑,朴实憨厚的乡民们认为,必须吃这种带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儿“粑”(粘)住,不被伤害。这样人才能健康,不生病。因此在三月三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做蒿子粑,祈求身体健康。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