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
首页 > 民俗文化 > 正文

广东民俗文化有哪些

南粤民众在岭南大地上繁衍生息,形成了许多具有地域特点的民族风俗,例如龙舟竞渡、舞狮舞龙艺术、飘色、水色、秋色、木偶戏、皮影戏。元旦花车巡游,迎春花市、元宵灯会、洗太诞、乞巧节、盂兰节、龙舟节、中秋灯会、荔枝节、波罗诞等。

1.人龙舞

人龙舞是湛江市雷州半岛一带流行的民间舞蹈,被誉为“东海一绝”。其节奏鲜明,鼓点强劲,气势雄伟,催人奋进。人龙舞的龙体全部由人组成,龙首,龙身、龙尾都是由人体接架组合。这种“人龙舞”一般长10多米,由50到60人组成,也有长数十米的,由百余人甚至是数百人组成的。舞起来轻便灵活,动作粗狂又威武逼真,时而左盘右旋,时而腾舞戏珠,时而摇头摆尾,操作自如。

2.舞狮

根据表演风格不同,舞狮分为北狮和南狮两种。北狮在长江以北比较流行;而南狮则流行于华南、南洋及海外。南狮又称醒狮,寓意沉睡东方的中华猛狮已经觉醒。广东醒狮出现于明代,起源于南海区。明末清初南海黄飞鸿以武术、醒狮闻名于世,其飞砣采青,竹梯青、蟹青等技艺,开了广东醒狮技艺的先河,流传很广。南狮有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入洞等表演方式。南狮狮头有脸谱化的特点:黄脸为刘备狮,代表泽被苍生,仁义及皇家贵气;红脸为关公狮,代表忠义、胜利;黑脸为张飞狮,代表勇猛、霸气等。他们是参照了中国戏曲中的人脸脸谱创造出来的,这在其他地方的舞狮艺术中是比较少见的。

广东民俗文化有哪些

3.民间娱乐色相

广东民间的娱乐色相异彩缤纷,有春色、秋色、水色、火色等。这里的“色”内涵相当广泛。例如“佛山秋色”,是指佛山秋色赛会的各种工艺品、灯饰、车心、旱船、十番等。当地人称之为“出色”,也就是指这些色相的展览和表演。佛山一带的出色活动,多在秋季进行,故称“秋色”,紫坭一带出色多在春天,故称“春色”;吴川,沙湾的“色板”,凌空飘逸,技艺超群,称为“飘色”;市桥、小榄一带的“色”,有在水上表演的,称“水色”;有在夜间进行,又称为“夜色”。这些千姿百态的色相,集音乐、舞蹈、工艺、美术、体育竞技于一炉,门类齐全,风格各异,使岭南民俗艺术显得更为多姿多彩。

4.传统的龙舟活动

赛龙舟,俗称扒龙船,在珠江三角洲水乡地带盛行已久。清初著名学者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对赛龙舟有着详细的描述。其中记载赛龙舟的时间是“岁五六月间”。在举办龙舟活动前,组织者都会根据当地习惯准备相应的奖品,以便在活动结束后给获胜者赠“状元标,张伎乐,簪花挂红”。当然还有其他奖品,比如带有传统特色的罗伞、高标、烧猪、米酒等“四大件”。珠江三角洲的龙舟活动,一般包括制作歌标,起龙仪式、采青、应景活动、斗龙过程、休标与谢江、洗龙舟水、食龙船饭、入宝等步骤。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