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
首页 > 节日大全 > 国庆节 > 正文

"国庆"自古就有吗?盘点数千年国庆变迁史

由“天子庆生”到“国之华诞”的转变

在中国封建时代一个国家最喜庆的大事,莫过于当朝帝王的登基、诞辰之事。因而我国古代,通常会把皇帝的即位、诞辰称为“国庆”。

在历我国的史文献中,最早出现“国庆”一词是在西晋文学家陆机的《五等诸侯论》中,其中写到:“国庆独飨其利,主忧莫与其害”,其实这句话大意是讽刺只贪享乐不做贡献的迂腐官员。

咋后来,在南朝宋鲍照《数诗》里有:“三朝国庆毕,休沐还旧邦。”这里的“国庆”指的是正旦(正月初一),也就是元旦。

同时,我们可以看到《史记》中记载文帝登基之夜:“朕初即位,其赦天下,赐民爵一级,女子百户牛酒,酺五日。”在天子登基的“国庆”之时,统治者大赦天下、赐民众食,可真是举国同庆了!

“国庆”自古就有吗?盘点数千年国庆变迁史

唐朝的“千秋节”

当年,在满朝文武百官的呼吁下,唐玄宗将他的生日八月初五这天定为“千秋节”,寓意为“千秋万代”。唐玄宗不仅下令全国休假三天,更在宫中大摆筵席,邀群臣共同饮酒庆祝。

这种庆典的欢乐祥和由宫廷蔓延到了民间。千秋节当日,妇女门会在脸上画上各式图案以装饰,妆面内容以“斜红、面靥”为主;涂唇则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值此大节日,街头坊间妙龄的少女们身着华服四处游玩行走,熙熙攘攘十分热闹。还有很多民间艺人的表演、生意市集的互通等。

而后来,这种为天子庆生的习俗就一直延续、发扬了下去,但因为“一朝天子一朝臣”,古人的国庆节因为更多是“皇帝生日庆”,所以庆祝日期那也是常换常新的。

从民国之“纪念起义”到新中国之“举国欢庆”。

近现代“国庆”之定义渊源

在我国近现代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国庆”这个词语要追溯到民国时期,当时许广平在给鲁迅的信中这样写到:

“南方‘双十节’很热闹,家家放鞭炮,工会讲演,宣传革命,舞狮子,敲锣鼓,随处皆是。”

为了纪念辛亥年的武昌起义,许广平提议设立一个全民共欢的节日,于是就有了“国庆”这样一个仪式感的节日。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才真正拥有了一个划时代意义的国庆

1949年10月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召开第一次会议。鲁迅夫人许广平委员受中国民主促进会首席代表马叙伦委员委托,向中央人民政府建议,将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日定为国庆纪念日。

最终我国在1949年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分别为元旦1天、春节3天、“五一”1天、“十一”2天,全民法定假日共7天,从而形成目前我国法定假日的基本格局。

以大儒之精神继往圣绝学,以新时代之精神为祖国庆生

从古代为天子庆生,到民国时期为了纪念起义,继而到我们当下耳熟能详的国庆节日,中华民族经历了由“为君主庆”到“为人民庆”的伟大转变。

这种转变在形式上看似平淡无奇,但在内核和本质上却是大有不同。

在这样的一个伟大盛世的国之庆典、民之盛节,愿我们都能知古识今,继承先圣的经典智慧,以“修心明德、立德养德、厚德载物”态度行于当世,与祖国同乐、同进。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四句短言铿锵有力,开显大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深以为可以作为当代有志青年的恪守修身之守则,继而做到格物致知,与伟大的中华民族一同拥有光明发展。

来源:新华网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