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首页 > 节日大全 > 春节 > 春节的习俗 > 正文

古代人是怎么过春节 古时候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古代人是怎么过春节 古时候过春节的习俗有哪些?

古代人过春节习俗:儿童卖痴呆

宋时吴中民俗,除夕小儿绕街呼叫:“卖汝痴!卖汝呆!”意谓将痴呆转移给别人。

古代人过春节习俗:教坊自乐

宋代教坊妓女原属宫廷,是为官妓。另有私妓,在市井演唱。一年之内,难得休息,只有新岁初一有空闲自娱。

古代人过春节习俗:拜年送名片

宋代已用名片拜年,称为“飞帖”,各家门前贴一红纸袋,上写“接福”,即承放飞帖之用,到明代仍然如此。现代的贺年片、贺年卡,可以说是其遗风。

古代人过春节习俗:宫中赐银幡

《东京梦华录》:“春日,宰执亲王百官,皆赐金银幡胜,入贺讫,戴归私第。”南宋沿习了北宋风之风,《梦粱录》:“立春日,宰臣以下,皆赐金银幡胜,悬于幞头上,入朝称贺。”

古代人过春节习俗:初七饰梅花妆

古代以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

传说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

其实,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古代人过春节习俗:馈春盘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五辛盘又称春盘,就是在立春日,用蔬菜、果饼、糖果等汇集在一个大陶盘里,亲友间相互馈赠、共同享用,取生机蓬勃、迎春纳福之意。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