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节压岁钱的来历
原来八枚铜钱是八仙变的,暗中来保护孩子的。因为“祟”与“岁”谐音,之后逐渐演变为“压岁钱”。到了明清,“以彩绳穿钱编为龙形,谓之压岁钱。尊长之赐小儿者,亦谓压岁钱”。所以一些地方把给孩子压岁钱叫“串钱”。到了近代则演变为红纸包一百文铜钱赐给晚辈,寓意“长命百岁”。对已成年的晚辈红纸包里则放一枚银元,寓意“一本万利”。货币改为纸币后,长辈们喜欢到银行兑换票面号码相连的新钞票给孩子,祝愿孩子“连连高升”。

| 1 | 办年货 |
| 2 | 祭灶 |
| 3 | 扫尘 |
| 4 | 贴年红 |
| 5 | 年夜饭 |
| 6 | 守岁 |
| 7 | 压岁钱 |
| 8 | 游神 |
| 9 | 拜岁 |
| 10 | 开门炮仗 |
| 11 | 斋日 |
| 12 | 聚财 |
| 13 | 庙会 |
| 14 | 拜年 |
| 15 | 派利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