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物种日历
首页 > 民俗文化 > 生日大全 > 餐桌物种日历 > 正文

10月5日餐桌物种日历:陆地棉

陆地棉具有一些和其它锦葵科兄弟相似的特征,比如叶片心形、三或五裂,花下有叶状的苞片,花瓣五枚。花朵早上刚开放时白色或淡黄,下午会渐渐变成粉红色,过一夜后会再变成紫红色。这是花瓣细胞中的原花青素接受光照后转变成花青素所致。

陆地棉的花,猜得出来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拍的不?

陆地棉的雄蕊多数,但花丝联合在一起,呈管状包裹着雌蕊,花药彼此分离,排列得像试管刷子一样。这种雄蕊是(旧)锦葵科植物的一个主要特点,叫做单体雄蕊。之所以说是旧锦葵科,是因为在最新的APG分类系统中,已经把过去的木棉科、椴树科、梧桐科并入了锦葵科,它们的雄蕊并不都是陆地棉这样子的。

开放后第二天的陆地棉的花。

陆地棉的果实是蒴果,成熟前是绿色的,形状很像桃子,所以被叫做棉桃,成熟后会变成黄褐色开裂,传播种子。棉属植物的种子上密布白色长绵毛,就是纺织业所用的棉花,摘取过棉花后剩下的种子脂肪含量很高,可以用来榨油,陆地棉和餐桌的联系也就在于此。

陆地棉的棉桃。

成熟的棉桃。

棉籽中的隐藏小武器

在我国新疆、黄淮流域、长江流域三大主要产棉区中,棉籽油是比较常见的食用油。它的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又没有什么特别强烈的味道,而且维生素E含量高,不易氧化变质,所以在食品工业中是不错的加工用油。其耐煎炸性能虽然比不上棕榈油,不过比大豆油和菜籽油高。(注意,前方密恐预警!)

棉籽油作为一种油品被广泛关注,是十九世纪以后的事了。最早它并不是用来食用的,而是用来照明的,在石油工业兴起后就慢慢被市场淘汰了。二十世纪以后,棉籽油又有了新用途:制成氢化植物油以取代黄油和猪油,但是很快又被人嫌弃了,原因之一是大豆产量大幅提高,其二就是棉籽油有毒。

棉籽脱壳后可榨油。

陆地棉和其他棉属植物的种子中含有一类有毒的多酚类物质——棉酚。对棉花来说,棉酚是抵抗昆虫取食的武器,但是人吃了以后会有诸多不良反应。(前方有虫预警!)

其一,它会破坏组织细胞,引起出血性炎症;其二,它会和体内一些蛋白质结合,抑制它们的生理功能。还有最严重的两个问题,棉酚会降低血钾、影响神经信号传导甚至导致肌无力;此外,它还会使动物精子退化导致不育,即使停止食用也不一定都能恢复。在经济不发达的年代,食用棉籽油中毒在棉产区并不是一件稀罕事。

必不可少的去毒处理

如此危险的物质,在食用油中当然是不能堂而皇之存在的。陆地棉种子初榨得到的毛棉油中,棉酚含量高达1%,直接食用当然是不行的,需要经过加工去除。

棉酚在陆地棉种子中以游离态和结合态两种状态存在:游离态棉酚易溶于有机溶剂和油脂、毒性强,会存在于毛棉油中;结合态棉酚是游离态棉酚和氨基酸结合后的产物,无毒且难溶于油脂,会留在榨油后剩下的棉粕里。

棉粕,人工去毒后可作为饲料。

棉籽油精炼技术的原理就是通过化学反应,使棉酚从游离态变成结合态,比如加水或者碱液润湿蒸炒或者有机溶剂萃取等等。分辨初榨毛棉油和精炼棉籽油并不难,游离态棉酚是一种有色物质,会使毛棉油变成深棕红色,而经过精炼的棉籽油由于去除了游离态棉酚,一般是淡黄色或者淡棕色的。

精炼棉籽油。

虽然经过加工,但精炼棉籽油中总是会含有微量的棉酚,如果企业的质量监控不严格,那生产出的不合格棉籽油中残存的棉酚会更多,所以有些研究团队的思路是从源头上干掉棉酚。

2011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了一篇文章,内容是利用RNA干扰技术沉默陆地棉的特定基因,使之不能表达出一些关键酶,从而将棉籽中棉酚含量降低98% 。你问,为什么只去除98%,还留下2%?那2%是要留给陆地棉抵抗害虫用啊。

如果对这个技术的研究最终能够达到应用水平,那么将会为上亿不发达地区人口提供一种新的蛋白质和油脂来源。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