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正文

冬至是2024的几月几日

2024年冬至节气具体时间:12月21日17点20分20秒,星期六,农历十一月二十一。冬至这天,太阳虽低、白昼虽短,但是在气象上,冬至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实际上,由于地表尚有“积热”,冬至之前通常不会很冷,真正的严寒在冬至之后。

冬至

冬至这天的民间习俗

1、祭祖宴饮

冬至节祀祖宴饮的习俗最早源于先秦时期,主要流行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在古人看来,冬至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太阳新生、太阳往返运动进入新的循环的重要节点,所以古人把冬至看作“大吉之日”,在时年八节当中,冬至的重要程度不亚于立春岁节。

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祝往来,一如年节。”可见,冬至节祭祖宴请的习俗代代流传,至南宋时期,达到顶峰。

2、吃饺子

俗话说:“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冬至吃饺子是我国北方地区的重要习俗。

冬至吃饺子的习俗源于我国医圣张仲景的一段民间故事。

相传某年冬至,张仲景告老还乡遇家乡大雪纷飞,寒风刺骨,他见许多百姓耳朵都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于是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将百姓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也就是我们现在吃的饺子。

3、吃馄饨

俗话说:“冬至馄饨夏至面”,冬至吃馄饨的习俗源远流长。

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4、画九九消寒图

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冬至过后,我国各地将迎来“数九寒天”,画九九消寒图也成为了重要的习俗内容。

画九九消寒屯,实则是冬至后计算春暖日期的图。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冬至日,画素梅一枝,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尽而九九出,则春深矣,曰九九消寒图”。“九九消寒图”有三种图式,分别为文字、圆圈、梅花三种。

5、吃赤豆糯米饭

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