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大暑 > 正文

古文大暑的含义

大暑为“大热”的意思,古籍中,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大也。

古人将大暑分为三候:“一候腐草为萤;二候土润溽暑;三候大雨时行。”

1、一候腐草为萤:大暑时,萤火虫卵化而出。古人认为,萤火虫乃腐草所变,萤火虫又名“烛宵”、“耀夜”,是大暑迎接立秋的诗意之虫,轻罗小扇扑流萤,萤火虫在静夜里穿梭时,其实凉爽的秋已经不远了。

2、二候土润溽暑:天气开始闷热,土地也很潮湿。溽是湿,大暑时,湿气浓重,湿热令人难耐。东汉刘熙的说:“暑是煮,火气在下,骄阳在上,熏蒸其中为湿热,人如在蒸笼之中,气极脏,也就称‘龌龊热’。”。

3、三候大雨时行:大暑时节,因湿气积聚而时常大雨滂沱,经常有大的雷雨。

小花

大暑寓意:一年中最热的时期

大暑气候特征:高温湿热、雷暴频繁。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农作物成长。《逸周书》曰:“土润溽暑(溽暑,指潮湿而闷热)。又五日,大雨时行”;又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大暑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雨水最丰沛的时期,是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

因为从太阳辐射到大气增温中间要经过两个环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1、太阳辐射使地表增温;

2、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两个环节达到最大值都需要时间,所以大气最高温的出现要向后推迟。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