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春分 > 正文

春分在古代有什么说法

典籍中记载的春分

关于春分,古代史籍有大量的记载: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春分日,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有鸟如乌,先鸡而鸣,架架格格,民候此鸟则入田,以为候。”汉代董仲舒《春秋繁露》则记述:“至於仲春之月,阳在正东,阴在正西,谓之春分。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明王鏊《震泽长语·象纬》载“二节为一时,阳气上升共四万二千里,正天地之中,春分之节也”,都对春分的气候特征进行了生动的记述。

关于春分的诗词,在《全唐诗》《全宋诗》等典籍里记载很多:唐代元稹《咏廿四气诗》中有《春分二月中》一诗:“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雨来看电影,云过听雷声。山色连天碧,林花向日明。梁间玄鸟语,欲似解人情。”准确而细致地描绘了春分的景色与气候特征。五代徐铉《七绝》对春分写得最生动:“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宋代苏轼的《癸丑春分后雪》诗:“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诗中描绘的春分后的雪景美不胜收,更重要的是记载了春分后杭州罕见的下大雪的物候史料。

春分曾是传统节日

在古时,春分也是传统节日,从周代起春分就搞祭日仪式。《礼记》:“祭日于坛”,《孔颖达疏》:“谓春分也。”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春分祭日,秋分祭月,乃国之大典,士民不得擅祀。”明清时期,朝日定在春分的卯刻,每逢甲、丙、戊、庚、壬年份,皇帝亲自祭祀,其余的年份由官员代祭。祭日也是为了祈求一年有个好收成。

古时候,生产力低下,人们对牛非常重视。春分过后,各项农事将陆续展开,人们利用春分这个节日,开展送春牛图、犒劳春牛等节庆活动。北方的人们在纸上印着全年的农历节气,还有农夫耕田的图样,名叫“春牛图”。由一些民间善言唱的人挨家送去。每到一家他都能围绕牛说唱一些歌谣,引得人们哈哈大笑,同时也得到教育。这就是俗称的“说春”,说春人被叫作“春官”。春官会这样唱:“牛角弯弯两边分,我说话来主人听。这张牛图送主人,抓紧时光搞备耕。修好农具换好种,阳雀一叫闹春耕。这张牛图送主人,秋来满坝是黄金。”这是提醒人们不要忘了春耕生产。还有的这样唱:“耕田全靠牛力壮,早栽秧子谷先黄。不怕年中雨水广,牛强总要多打粮。人力强来牛力壮,抢水打田也不慌。牛是农家宝中宝,喂养不好要遭殃。”这是提醒人们春耕生产要开始了,要好好爱护你家的耕牛。春官吟唱的歌谣,既有劝耕之意,又有对主人的良好祝福,所以很受欢迎,春牛图也就送出去了,主人也会给小钱图个吉利。

江南地区则流行犒劳耕牛、祭祀百鸟的习俗。春分到了,耕牛即将开始一年的劳作,主人用糯米团喂耕牛表示犒赏,希望新的一年耕牛能够多出力,这样才能多打粮;同时,还要祭祀百鸟,一则感谢它们提醒农时,二是希望鸟类不要啄食五谷。

春分时节的农事

春分在古代被分为三候:“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元代王祯的《农桑通诀》载,古代黄河流域与春分相应的物候现象为“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这是说春分过后,燕子飞向北方,下雨时要打雷并发出闪电。此时,严寒已经走远,华北地区和黄淮平原气温回升较快。《二十四节气与农事·春分》也载:“春分时节,大地春色更浓,温度升高,雨量增加。”

春分过后,越冬作物尤其北方的冬小麦进入生长阶段,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田间需要加强蓄水保墒。俗语“一场春雨一场暖,春雨过后忙耕田”,春分到了,也到了春管、春耕、春种的大忙时节。但是东北、华北和西北广大地区降水量依然偏少,需抓紧进行春灌,浇好拔节水,施好拔节肥。农谚说得好,“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这时候南方已经开始早稻育秧了,但是由于早春天气冷暖变化莫测,俗话说“冷尾暖头,下秧不愁”,这是提醒人们要根据天气情况,选择合适时间抢时插秧,确保苗全苗旺。此时南方的春茶也开始抽芽,需要及时追施速效肥,防治病虫害,保证茶叶质优产丰。

古代虽没有植树节,但春分也是植树造林的极好时机,清代宋琬《春日田家》诗写到:“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春分”,写明了春分时节古人植树的情景。清代山西的《文水县志》也记载:“春分日,酿酒拌酷,移花接木。”可见古人在春分时植树,与我们今天的植树节设置是相吻合的。

京城皇帝带头春耕

每年立春或春分节气到了,皇帝要搞亲耕礼,以表示天子劭农劝稼、祈求年丰之意。据明代沈榜《宛署杂记》记载,明皇帝躬耕的地方在北京地坛。到亲耕那天,教坊司的“演员”们还得装扮成风、雷、雨、土地等诸位神仙,还有的装扮成农人模样,一齐高唱颂歌。其他人等则拿着农具两侧侍立,静候圣驾光临。皇帝左手执黄龙绒鞭,右手执金龙犁。亲耕时,前面有两个官员牵牛,两个老农协助扶犁,往返三个来回,皇上的亲耕礼就算完成了。

清代康熙皇帝却不这样,他竟能一次耕完一亩地,可见他的精力充沛,兴趣盎然。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就记载了这件事:康熙四十一年,康熙在京南博野视察春耕,曾亲持犁器,一气儿耕了一亩地。当时约有万人观看,大学士李光地特为作文勒石,以志其事。还有一年,康熙参加完亲耕礼后,赋诗一首:“三冬望雪意殷殷,积素春来乱玉纹。农事东畴堪播植,勤民方不愧为春。”表达了他的重农情怀。

皇帝亲耕,虽然是个仪式,但倡导的是重农亲民的理念,以此来鼓舞天下的百姓要勤于耕织,才能仓廪丰实,国家无忧。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