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习俗
首页 > 节日大全 > 春节 > 春节的习俗 > 正文

正月十一出生的神仙是谁

正月十一出生的神仙是太均娘娘。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一是太均娘娘诞辰。太君娘娘是在浙北地区乃至全部太湖流域人尽皆知的神灵,主要扮演着幼妇守护神的角色,具有送生、护产、保婴、佑童等神力,是由年夜太均(太均夫人)、二太均(太均亲姆)、三太均(太均菩萨)三位神灵构成,其中以三太均最受崇信,民间常有把小孩“过继”给她,以祈求小孩健康成长的风俗。

在浙北人的日常生活中,太均信仰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一个孩子出生到逐渐长大,一系列的仪式都围绕太均信仰来进行,如偷鞋祈子、祈乳、三朝、满月剃头、周岁、十六岁等所办的“罗汉酒”,或称“拜太均酒”,人们或祈祷太均娘娘的保佑,或感谢太均娘娘的恩泽。太均娘娘成了观世音菩萨派往人间的“妇女主任”。

拜太均,又叫做“拜阿太”,是浙北吴江七都镇老百姓世代传承的重要礼仪之一。当地人一生中要举办三次“拜阿太”的仪式,一次是“拜百日阿太”,一次是“拜周岁阿太”,而最重要的一次称为“拜十六岁阿太”,这意味着小孩从此以后要开始学会独立生活了,相当于“成人礼”,因而这个仪式也相当隆重,其场面一点也不逊于婚庆。

“拜十六岁阿太”的礼仪非常讲究,有一套专门的顺序。父母一般要提前一个月选好良辰吉日,先布置一个举行仪式的氛围,然后准备一定的实物,甚至还配有其他一些专用的器具,现在民间也有专门帮筹划办理整个“拜阿太”仪式的礼仪师。

“拜十六岁阿太”,一般是在主人家的大厅中央放上一张八仙桌,八仙桌上摆满各式菜肴,有煮熟了的带几根尾毛的公鸡、蹄髈、整鱼一条等,粽子、糕点和各种蜜饯等。八仙桌前端则摆放一张纸制的“阿太幕”(地方女神的画像),十二只酒盅分别放在八仙桌的两边。八仙桌正南面的两端要摆上一对大红蜡烛。

“拜十六岁阿太”是要挑选吉时进行的,时辰一到,仪式开始,父亲或其他亲人郑重地点上蜡烛后,孩子要站在桌前双手合一,朝“阿太”连拜三拜,把自己心中的美好愿望和祝福向“阿太”默默吐露并祈祷。

虔诚祈祷过后,便是放炮仗百响,瞬间鞭炮声四起,家人还在旧铁锅里烧一些锡箔纸折的元宝,孩子要拿起挂在八仙桌角上的系着红绳的鲤鱼去河里放生,等到这一切顺序完成,拜太均的仪式就算结束了,之后再办过16虚岁的酒席,小孩就算成人了,所以当地历来对此十分重视,几乎与古人“女笄男冠”等量齐观。

正月初十一 “子婿日”

“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古代,正月初九庆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还没有吃完,因此会利用这些祭祀过神灵的美食来招待女儿和女婿,作为初二女儿回门时的一个答礼。而正月十一这天,女儿女婿赶回娘家必须由娘家的哥哥或者弟弟提前出门来迎接,以此表示娘家人对女婿的敬意和重视。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副会长 阎建滨:在我们陕西更多的习俗,实际是(正月)初二,骑骏马回娘家,这时候在初二的时候,女儿已经带着女婿,已经去拜会了老丈人,中华民族是个礼仪之邦,所以到了初十一的时候,老丈人又把女婿又重新,叫到了自己的家中,又把女婿又答谢了一番。“子婿日"还叫炮龙节、紫谷日,在这一天,中国各地风俗也不太一样,比如,广西宾阳会在正月十一的晚上举办炮龙节,长长的炮龙被大伙热热闹闹的舞起,就意味着来年红红火火、平平安安。而在陕西的一些地区,子婿日也由请女婿吃饭演变成了送灯笼。其实,无论什么样的形式,都是中国礼文化的一种象征。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