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传统节日
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正文

牛王诞的来历,牛王诞由来传说

牛王诞的来历

农历四月初八是“牛王诞”,就是牛生日。

农历四月八这一天,是壮族人的“牛王诞”节日,“耕夫耕牛均休息一日”,壮族同胞还有牛栏门口插上柳枝或枫树枝,并按照自己饲养的耕牛的毛色,分别用枫叶或黄杞子榨汁浸米,蒸成黑色或黄色的糯米饭喂牛,在牛栏门口,拜牛神(旧俗还要点上香烛、化纸钱),祈求耕占健壮繁衍。此外,家中如有身体孱弱的小孩,就让他穿上蓑衣,戴上竹笠,盛一碗色饭进牛栏伴牛吃。据说这样孩子就会像牛一样健壮有力。

牛王诞由来传说一

传说是壮族的祖先在打猎中活捉了一头野牛,经驯养后变成家牛。某年的四月八日这一天,这头牛生了一头公牛犊,公牛犊经驯养后能犁田,后来繁衍成群,逐步代替了人力拖犁之苦。壮族人民为了铭记公牛犊的功德,称它为耕牛的“始祖”,并在四月八日这一天,庆贺其生日。

牛王诞由来传说二

盘古开天地之初,人间种的丝瓜秧一直长到天宫,人们常常攀着藤儿到天上游玩。玉帝得知大怒,下令斩断瓜秧,把天宫升到九霄云外,并命牛王星撒下百草籽,致使人间杂草丛生,百姓啼饥号寒。牛王星感到很内疚,便在四月初八这一天,背着天犁降到人间,一边尽食野草,一边拉犁耕地。从此,大地长出了庄稼玉帝听说后,便责罚牛王星永留人间,过吃草耕地的清苦生活。为了感激天牛,人们就把牛王星下凡的那一天,定为牛的生日,每年庆贺。

近十多年来,人民生活提高了,欢庆这个节日更为隆重。节日里,祭牛神的旧俗没有了,但仍让耕牛休息一天,用香茅、嫩竹叶、芒叶等青饲料,包裹糯米油糍喂牛,有的用黄酒灌牛吃,有的则用熟薯藤伴甜酒喂食。此外,人们宴亲会友,共享节日的欢乐,举杯预祝繁盛、粮食丰收,此节是壮族同胞的一大节日。

牛王诞由来传说三

传说盘古开天地后,天地的距离很近,凡间丝瓜藤儿一直攀援到天宫,人们顺藤爬上天游玩。玉帝大怒,一边命令天兵斩断瓜藤,把天宫上升到九霄云外,一边命牛王星取来百草籽,洒在人间。

农夫春播耕种的技术非常落后。农具由粗糙石器和简陋铁器制成,木制犁耙,男拉女扶。玉帝一捣乱,“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土地荒废,百姓挨饿,哭声震天。牛王星闻讯后,感到内疚,就在四月初八那天背着天犁下凡,翻耕土地。从此,大地又长出了庄稼,人们脸上又露出了笑容。

玉帝愈加愤怒,派遣天神,把牛王星打落凡间,牛头叩在田圩上,门牙骨敲断,牙齿全部脱落,只能吞咽青草,咀嚼反刍,才能消化食物。天牛来到人间,为人们拖犁拉耙,虽然生活清苦,但是能够帮助农夫按季节播种庄稼,年成丰收,无怨无悔。

人们感激天牛,把它下凡那天定为“牛王诞”,每年庆贺。届时,耕牛一律放耕。人们把它牵到河边,用毛刷洗净身体,所以那天也叫“浴牛节”。牵回后,待如上宾,不但用上等草料加米糠、番薯丝来喂牛,而且灌以黄酒,喂以鸡蛋,准备好的乌饭麻糍饲牛,欢度它的生辰。这一天,人们也吃麻糍过节,名为“人牛共食”,表示替牛分吃一半草,感谢牛一年到头无偿地为人们辛勤劳动。年长日久,四月初八捣麻糍就成了方家岙村特有的习俗,叫“麻糍节”。人们和耕牛结下深厚的感情,形成习俗:人不食牛肉,耕牛死后挖坑埋葬。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