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节
首页 > 节日大全 > 其他传统节日 > 寒食节 > 正文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节是为了纪念谁

寒食节是清明节的前一天。传说,这个节日,是纪念春秋的介之推的。

介之推是当年晋国的贤臣,侍奉公子重耳(后为晋文公)。晋国发生内乱,公子重耳被迫逃亡国外,介之推不畏艰难困苦跟随重耳流亡;曾经割自己腿肉熬汤,献给重耳。重耳做了国君后,开始时还铭记介之推,但是时间久了,也把他淡忘了。介之推心中十分难受,和其年迈的母亲回到家乡,隐居在山中。

有一天,晋文公发现自己左右少了介之推,想起自己忘了奖赏这个“割股奉君”的贤臣,非常内疚,亲自跑到他隐居的山中寻找。但是只见山峦重叠,葱苍树木,就是不见介之推的影子。他想,介之推是个孝子,如果放火烧山,他一定会背着母亲出来。于是,命令放火烧山,结果火一下蔓延数十里,连烧三日不熄,但介之推没有出来。火熄之后,大家进山察看,才发现介之推和他的老母相抱在一起,被烧死在深山之中。

这事传出来,人人尊敬和怀念介之推。以后便在他被烧死的这天纪念他,这天就在每年四月清明节的前一天。因为介之推是被火烧死的,大家在这天都不忍心举火,宁愿吞吃冷食,所以,这天叫“寒食节”。

寒食节的意义

寒食节蕴含的介之推忧国忧民、忠君爱国、清明廉洁的政治抱负和“功不言禄”、功成身退的奉献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伦理准则,是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纽带。介之推所追求的政治清明,是千百年来广大人民群众的一致愿望,至今依然有现实意义。

寒食文化以忠孝为核心的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诚信,是介子精神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民族根祖文化的基础,也是维系民族、家庭团结的道德力量。当今,更是聚民心,凝国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活动方式和精神理念。

寒食节的食物

茸母糕饼

古代北方寒食俗,采茸母草,和上面粉或米粉,做成糕饼一类的食物。宋徽宗有诗云:“茸母初生认禁烟。”

冬凌粥

唐代洛阳名厨张手美所开的食品店中,每逢寒食节前后,出售冬凌粥。其制未详。见《月令辑要》。

桃花粥古代洛阳风俗,每逢寒食,有吃桃花粥之俗。桃花粥,其制未详,大概和南方某些少数民族那样煮桃花饭那样,以桃花和米寒食节前后煮成粥。桃花粥或即就是“冬凌粥”。桃花有药物作用,食加了桃花煮的粥,或有益于身体健康。

糯米团

制法和当代的糯米团大致一样,但不入水煮,而是用蒸笼蒸。寒食节入笼时,每个糯米团下,垫艾叶一张。蒸熟出笼的糯米团,会有一阵特殊的清香。

注:以上内容根据民间传说整理,仅供娱乐参考,不做任何用途和决策,切勿迷信。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