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立春 > 正文

民国时期立春有个农民节

每年的立春时节,天气转暖,象征着农村春耕生产的开始。20世纪40年代,国民政府曾把每年的2月5日设为农民节,以示政府对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关注和支持。以此来鼓励大后方的农民。

民国农民节的由来

自古以来,中国的农业人口都占全国的大多数。抗战爆发以来,国民政府看到了中国农村和农民在抗战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连蒋介石也不得不承认“抗战的基础在于广大的农民”。

因为中国的农民为抗战出人、出力、出粮最多,贡献最大。但实际上,在当时,农民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遭受地主豪绅的残酷欺压和剥削,农村中社会矛盾突出,生产关系严重恶化。

国民政府比较善于设立各种名目的节日,用来宣传和推广自己的政策,以影响和教化民众的行为与心理。据统计,1939年到1947年,国民政府新设立的节日多达18个。

而在抗战最艰苦的情况下,国民政府为缓解农村激烈的阶级矛盾,设立农民节,以示政府对于农民阶层的关注,以表示对农民地位的认可和对农业生产的重视。1939年1月,先由四川省政府率先规定每年的立春日为农民节,通令各县府在农民节当天进行农业科普宣传,举办农产品和农具展览会。

到了1941年3月,在成都召开的首次全国农林行政会议通过三年施政计划,最终决定以每年的2月5日为农民节。因为此时节正值农闲,而且在立春前后,便于农民有时间加入到这项活动中。同时,也契合“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1941年的12月国民政府正式决定以每年的立春日为全国性的农民节,并从1942年起在全国实行。

民国的农民节开始于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因全国大半国土沦陷于日寇之手,因而其主要的纪念活动多在当时的陪都重庆等大后方地区举行。全国性的农民节纪念活动主要集中在抗战胜利以后的四年内。

抗战胜利后,中国经济更是濒临崩溃的边缘,物价年年飞涨,更显农业和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性。政府为了加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管理,各市、县都成立了农业改进委员会,简称“农会”,具体负责日常对农业生产的宣传指导。

民国的农民节是什么样的

《中央日报》报道,1947年2月5日在南京新街口“中央大舞台”举行的农民节,为抗战胜利后的第二届,参加会议的有当时的市府官员和群众共计1200人。大会对来自淳化、乌江、孝陵卫等个人和集体农场的参与者进行了颁奖。

该年的农民节活动,除了举办农产品展览,还有内容丰富的戏曲表演。会后还举行了游艺会。节目有区农会表演的龙狮舞,还有花鼓戏和双簧的表演。特别巧合的是还有当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童祥苓的四姐、著名京剧演员童芷苓演唱的京剧《乌龙院》片段。

当然,各地的农会不仅在农民节这一天开展各项与农艺相关的活动,而且还注意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农业知识的宣传和农事技艺的指导,如开展家禽和牲畜饲养的比赛。1946年11月的秋收之后,南京市“农会”就在8个乡区举行了规模较大,时间跨度较长的家禽和牲畜比赛,有上万农民参加了此活动。

第一天在孝陵卫区马群小学举行,从早上7时开始,下午5时结束。四乡农民积极前往。共有155头牛、22只羊、262只鸡及90只鸭参加陈列比赛。此外,还请来了农学院的部分专家教授作为评委,对农民参展的家禽和牲畜进行点评。

同时,根据农民在饲养家禽和牲畜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科学养殖指导。获奖的牛、羊、鸡、鸭主人所得的奖品更是五花八门,如农具,日常用品和谷物等。为鼓励到场的农民参与热情,人人都有一条毛巾和一本小册子作为纪念品。

第二天在燕子矶区举办的家禽和牲畜比赛,虽然参加的家禽和牲畜数量和质量均不如孝陵卫区,但农民参与的热情并不亚于他们。

农艺活动中斗鸡斗羊

更有意思的是第三天在上新河区举办的斗鸡斗羊比赛,据记载,这次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动物竞技比赛,而不是前两区所搞的动物陈列比赛,所以更加吸引人的眼球。

上新河区的斗鸡斗羊比赛,是在江滩一片荒地上举行的,周围用草绳加以围拦,中间又隔成牛羊鸡鸭斗场,进口处还用松枝扎起了牌楼。斗鸡场内,两只体格健壮的大公鸡,怒目冲冠,相互扑咬。而斗羊圈里,两头公羊则是死命地头与头相抵,然后又以利角相互撞击以分胜负。

在现场,有该区的农事指导员为农民进行家禽和牲畜科学养殖指导。政府还答应该区的农民养鱼、养殖奶牛和鸡鸭由当时的中国农民银行给予贷款帮助。

从国民政府所设立的全国性农民节的性质来看,起的效果并不是很大,并且带有很强的政治宣传色彩,但也说明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和农业问题对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