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
首页 > 二十四节气 > 冬至 > 正文

冬至有四宝,你还少哪个

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俗称“数九、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

各地在冬至时有不同的风俗,中国北方多数地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吃饺子成为多数中国人冬至的风俗。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省滕州市流行冬至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

历年来,中医对冬至这一节气都十分重视,并诞生了一系列在冬季具有特别疗效的养生方法。冬至前后,除了注重饮食药膳之外,还可以通过泡脚、天灸、膏方、晒太阳等方式,更好地养生。

“泡脚、天灸、膏方、晒太阳”就是冬至的四宝。

01、泡脚

泡脚就是足浴,属于中医足疗法内容之一,也是一种常用的外治法。足浴的历史有数千年,最早的文献记载是晋代《肘后备急方》,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泡脚是养生的关键,能够清除人体血液垃圾和病变沉渣,起到人体的清洁作用,还能抵抗各种疾病。泡脚对很多疾病的治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人们常说一句话:“富人吃补药,穷人泡泡脚”。可见泡脚的作用很大。

用热水泡泡脚,既解乏,又利于睡眠。同时,在水中加点中药,还可以起到其他辅助效果。热水泡脚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驱除寒冷,促进代谢,通过刺激足部数十个穴位来调整人体阴阳气血,最终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用合适的中药泡脚对脚气也有一定的作用。

02、天灸

三九天灸的最佳时间是“三九天”,每年冬至后的第1天至27天称为“三九天”。“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与夏治“三伏”中的“三伏灸”一样,属于中医治疗学中的“天灸”。寒冬季节是关节退行性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面瘫、哮喘、胃肠道疾病、亚健康等常见病的高发季节。《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是疾病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天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温阳祛寒、强身健体的作用,可以防治一些冬季常见病的发生。

03、膏方

膏方,又有人习惯称其为冬令膏方,顾名思义是在冬令季节里服用。在《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冰冻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己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就是适应冬天气候环境的一种养藏的方法。如果违反了这种冬令的养生方法,到了春天便要发生痿厥一类疾患,使人们对春生之气的适应能力减弱。长期以来,人们就讲究“冬令进补”,在冬天,内服滋补膏方,强壮身体,到了来年春天,精神抖擞,步行矫捷,思维灵敏,在民间也有“冬令一进补,春天可打虎”的说法。膏方可以根据各人体质不同,有针对性地进行养生调理,达到冬季进补的目的。

04、晒太阳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也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维生素D又叫“阳光维生素”,人体皮肤中所含的维生素D3源通过获取阳光中的紫外线来制造、转换成维生素D,它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使小朋友的骨骼长得健壮结实。对婴儿软骨病、佝偻病有预防作用。对大人则有防止骨质疏松、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功效。重点晒督脉经过的头顶和后背,有助于温补阳气。

在冬季,有三个时间段比较适合晒太阳:第一阶段为上午6~9时,这一时间段阳光以温暖柔和的红外线占上峰,紫外线相对薄弱。第二、三阶段分别是上午9~10时,和下午4~5时,这两个时间段的照射特点是紫外线中的A光束成分较多,这时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的大好时间;同时还可以促进肠道钙、磷的吸收,增强体质,有利于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相关文章
热点推荐